专著:
1.《陈亮评传》(专著,32万字,与刘宏章共同署名),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
2.《天台宗研究》(专著,33万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
3.《浙江思想学术史——从王充到王国维》(专著,54.9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3月
4.《王阳明的生活世界》(专著,20.9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5.《传奇王阳明》,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
译著:
1.《东方宗教与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2.《文化与自我》(合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台湾远流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2月重版
3.《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合作),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2001年5月,该书更名为《中国印象——世界名人论中国文化》,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版
编著:
1.《中华佛学精神》(执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浙江精神之哲学本源》(编选注释,12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
3.《陈亮文粹》(编选注释,35万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
古籍整理:
1.《王阳明全集》(2卷本,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4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邹守益集》(二卷,1068千字,江苏凤凰出版集团,2007年4月)
3.《甘泉先生文集内外编》(北京大学儒藏项目),已经完成,即出
4.《敬斋集》(北京大学儒藏项目),已经完成,即出
5.《东廓邹先生文集》(北京大学儒藏项目),已经完成,即出
6.《万斯大经学著作五种》(清史项目),已经完成,即出
7.《杨简全集》(浙江文献集成项目),正在进行
论文:
一、先秦两汉哲学:
1.《先秦乐论初探》,杭州大学学报(杭州)1984年增刊
2.《儒家形而上学简议》,学术月刊(上海)1986年第4期
3.《论先秦哲学的直观思维》,哲学研究(北京)1987年第1期
4.《论〈易传〉的生生观念与〈中庸〉之诚》,孔子研究(济南)1987年第2期
5.《论儒家的中和观》,人文杂志(西安)1989年第3期
6.《孟子心学与儒家文化精神》,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89年总第120期
7.《儒家德治思想及其价值的现代诠释》,《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封面重点文章
8.《从人性的制约到人性的自觉——析儒家性不善论向性善论的转变》,《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9.《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生态伦理系统的形成》,哲学研究,2006年第6期,封面重点文章
10.《论庄子的生命哲学》,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3年,总第166期
11.《淮南子形而上学探研》,杭州大学学报(杭州)1989年第3期
12.《论汉代谶纬之学的兴起》,《中国史研究》(北京)1993年第2期
13.《庄子与葛洪——论道家生命哲学向宗教信仰的转变》,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4.《儒道互补原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5期
二、宋明清哲学
1.《论陈亮的王霸思想》,《陈亮研究论文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出版
2.《论叶适对道统的批判及其知识论》,孔子研究(济南)1994年第1期
3.《论陈确思想》,《儒学与浙江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4.《论章学诚的历史哲学》,《论浙东学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5.《象山“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孔子研究》(济南)1999年第2期人大《中国哲学》1999年第10期
6.《浙东学派之名义及其内涵》,《思想家》(南京大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18千字P457—476
7.《南宋婺学之演变及其至明初的传承》,《中国学术》(北京)第十辑40千字P193—244
8.《论南宋永嘉学术之传承》,《新宋学》第二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1月
9.《吕祖谦思想论略》,浙江学刊(杭州)1991年第5期
10、《论吕祖谦的历史哲学》,《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7期转载
11.《王阳明主体哲学论要》,浙江学刊(杭州)1988年第5期
12.《王阳明四名教义蕴发微》,孔孟月刊(台湾)1989年12月号、1990年1月号连载
13.《钱德洪的良知实践论》,《阳明学》(日本二松学舍大学)1993年出版
14.《王畿哲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学术月刊》2004年第9期
15.《论刘宗周心学的理论构成》,孔子研究(济南)1991年第5期
16.《简论朱舜水的学术思想》,《朱舜水与日本文化》,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17.《论黄宗羲的哲学与经史之学》,收入《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8.《章太炎思想简论》,中国文化月刊(台湾)1991年,总第146期
19.《浙学·浙东学术·浙东学派与浙江人精神》,收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20.《章学诚与南宋浙东学派》,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4期
21.《张载心学结构发微》,《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科版),2007年第6期
三、比较哲学相关
1.《解脱、逍遥与道德完善》,《哲学研究》(北京)1999年第1期
2.《大梵与天道——印中古代哲学中的实在论之比较》,《哲学与文化》(台湾)第29卷第二期(2002年2月),P145—158
3.《世界的二重建构及其消解——从柏拉图看东西方哲学本体论建构之差异》,《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p13-19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
四、佛教哲学
1.《道生佛性说与孟子人性论的比较》,齐鲁学刊(济南)1986年第1期
2.《涅槃与天人合一》,浙江学刊(杭州)1987年第2期
3.《论唐宋时期的浙江禅学》,浙江学刊(杭州)1993年第1期
4.《论澄观对华严宗思想的发展》,浙江学刊(杭州)199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宗教》1995年第2期
5.《智顗性具实相说述论》,东南文化(南京)1998年增刊第1号,1998年5月出版
6.《论智顗一念三千的实相论》,浙江学刊(杭州)1999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宗教》1999年第6期转载
7.《论天台宗圆融三谛的真理观》,《中国哲学史》(北京)1999年第3期
8.《论天台教判兼与关口真大说商榷》,《佛学研究》(北京)1999年号
9.《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宗教学研究》(成都)1999年第4期
10.《天台宗的止观实践论》,《闽南佛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11.《天台宗与三论宗之关系及其义学同异》,《闽南佛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2.《论宋代山家山外之争》,《普门学报》(台湾)第3期(2001年5月),p64-102
13.《作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原始佛教》,《宗教哲学》(台湾)7卷1期,2001年3月
14.《中国佛教的世间化运动》,《中华佛学精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19千字
15.《虚云大师对鸡足山佛教的重兴及其佛学思想》,《闽南佛学》,2003年号,2003年12月
16.《浙江佛教及其历史特点》,《吴越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
17.《论大慧宗杲》,吴越佛教(第一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18.《中国大陆近二十年关于“人间佛教”之研究》,吴越佛教(第二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
五、书序
1.朱封鳌《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月
2.《近思录序》,王华宝注释《近思录》卷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徐小飞《竹之韵》序,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
4.何善蒙《三一教研究》序,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六、其他
1.《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现代物质文明的灵魂》(短论),《浙江学刊》2000年第3期
2.《浙江文化的两个特点》(笔谈),孔子研究(济南)1992年第1期
论文:
1.钱穆汉宋观的转变及其意义——以“经学即理学”的评价为线索[J].韩书安,董平.中国哲学史.2021(02)
2.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性论问题[J].董平.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
3.天人之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边界”意识[J].董平.衡水学院学报.2020(03)
4.新“鹅湖之会”高端会讲——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交锋[J].李承贵,朱汉民,蔡方鹿,董平,吴震.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5.主体性的自我澄明:论王阳明“致良知”说[J].董平.中国哲学史.2020(01)
6.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原则[J].刘晓婷,董平.道德与文明.2019(04)
7.论良知“八德”[J].董平.社会科学辑刊.2019(02)
8.“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基础与目的[J].董平.船山学刊.2019(02)
9.论“知行合一”的四重向度[J].董平.社会科学战线.2019(02)
10.阳明心学的定性及良知的公共性与无善无恶[J].董平.哲学研究.2018(02)
11.儒学与生活:“转俗成真”与“回真向俗”[J].董平.社会科学家.2018(01)
12.澄清阳明心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J].董平.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5)
13.“浙学”概念及其学术内涵之我见[J].董平.浙江社会科学.2017(09)
14.齐物与逍遥[J].董平.新世纪图书馆.2017(08)
15.佛法与众生法的协和:从佛教中国化论人间佛教及其价值取向[J].董平,盛宁.世界宗教研究.2016(05)
16.老子之“道”与宇宙秩序[J].董平.新世纪图书馆.2016(07)
17.宋明儒学与浙东学术——董平学术论集[J].董平.孔学堂.2016(02)
18.礼乐文明与儒家的人文情怀[J].董平.中国德育.2015(13)
19.良知学研究的新视域——读耿宁教授《人生第一等事》[J].董平.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20.“差等之爱”与“博爱”[J].董平.哲学研究.2015(03)
21.礼·仁·差等之爱与博爱[J].董平.新世纪图书馆.2014(12)
22.王阳明哲学的实践本质——以“知行合一”为中心[J].董平.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资源[J].董平.学习月刊.2012(09)
24.谈网络视频公开课“王阳明心学”的几点体会[J].董平.中国大学教学.2012(04)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传统资源——以“仁义礼智信”为例[J].董平.人民论坛.2012(02)
26.圣人境界的通达之路——杨慈湖《绝四记》释论[J].董平,隋金波.中国哲学史.2011(02)
27.《摩奴法论》的社会伦理思想[J].董平.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06)
28.论《薄伽梵歌》的主要教义[J].董平.哲学研究.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