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支平,1952年11月生,福建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 ,兼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问题组及中国历史组评审委员。
科研领域: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民族史、闽台区域史
陈支平,1952年11月生,福建人。现任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 ,兼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 、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民族问题组及中国历史组评审委员。
科研领域:专门史(中国经济史)、中国古代史(明清史)、中国民族史、闽台区域史
专著:
1.《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2.《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
3.《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台湾国学文献馆,1993年
5.《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
6.《中国赋役制度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7.《福建商帮》,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
8.《福建族谱》,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9.《福建宗教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10.《客家源流新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11.《谁是客家人》,台湾台原出版社,1998年
12.《李友邦与台胞抗日》,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福建六大民系与人文特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14.《中国赋役制度史》(参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15.《李友邦与台胞抗日》,台湾世界综合出版社,2000年12月
16.《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与社会》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3月
17.《民间文书与明清赋役史研究》,黄山书社,2004年4月
18.《历史学的困惑》,中华书局,2004年7月北京第一版
19.《民间文书与台湾社会经济史》,岳麓书社2004年8月出版
20.《台湾文献汇刊》100册,九州出版社和厦门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2005年元月
21.《中国通史教程》(元明清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2.《福建族谱》(增订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23.《闽台族谱汇刊》5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4.《民间文书与明清东南族商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7月出版
25.《近五百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26.《—统多元文化的宗教学阐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27.《台湾民间遗存文献选编》(25册),九州出版社,2012年
28.《史学碎想录》,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29.《闽南历史文化概说》,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
30.《台湾文献与史实钩沉》,商务印书馆,2015年
31.《史学水龙头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
32.《虚室止止集》,人民出版社,2016年
33.《陈支平台湾史名家研究论集》,台湾兰台出版社,2016年7月
34.《朱子及其后学的历史学考察》,商务印书馆,2016年12月
35.《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
论文:
1.《推展区域社会经济史的比较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1996年第2期
2.《清代商纲史料零拾》,《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2期
3.《明代福建的户籍失控与民间私例》,《明史论丛》,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社出版
4.《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理论的重新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1期
5.《明清地主制研究的新趋向》,《史联杂志》第33期,台北,1998年
6.《福州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7.《闽南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8.《兴化人——福建汉族民系研究之三》,《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9.《闽台族谱修纂的互动》,《炎黄纵横》,1998年第5期
10.《大陆与台湾地方志编修的若干问题》,《史联杂志》第34期,台北,1999年
11.《大陆客家研究的功利与学术趋向》,《客家文化研究通讯》,台北,1999年第2期
12.《社会调查与史学研究》,《东南学术》,1999年第4期
13.《增强清史研究的整体概念》,《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从契约文书看清代福建与台湾的民间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0年第1期
15.《明代万历前期的商业税制与税额》,《明清论丛》第一辑,2000年1月
16.《从契约文书看清代工商业合股委托经营方式的转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
17.《清代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50—59页
18.《从契约文书看清代泉州黄宗汉家族的工商业兴衰历史》,《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75-93页
19.《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第38-45页
20.《从契约文书看日据时期台北芦洲的土地赋税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第2期,第47—54页
21.《明代前期福建户籍的民间重构》,《明清论丛》第三辑第1—9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22.《“史无定法”与“大历史”》,《社会科学报》2002年10月10日第三版
23.《从碑刻民间文书等资料看福建与台湾的乡族关系》,《台湾研究集刊》2004年第1期,第57—66页
24.《清代泉州黄氏郊商与乡族特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5.《论明末清初民间户粮推收之虚实》,《厦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第26—33页
26.《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第31—42页黄山书社2004年8月出版
27.《福建向台湾移民的家族外植与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8.《百册珍贵文献、见证台湾历史》,《福建日报》2005年5月23日,第12版,《读书》
29.《读史为文廿余载》,《历史教学》2005年第7期第7—13页
30.《从〈约亭公自记年谱〉看清代泉州郊商的文化意识》,《原大史学》第1辑第267—278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31.《努力开拓民间文书研究的新局面》,《史学月刊》2005年第12期,第5-7页
32.《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中国史研究》2005年“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建所50周年”专刊,第41—52页
33.《唯物史观与明清农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悖论》,《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第19—21页
34.《清末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厦门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25—32页
35.《理论探索、宏观研究与旧事重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11-13页
36.《清代闽东畲族社会经济的一个个案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19-24页
37.《清代雍正年间政府官员考察闽浙赣边区生态环境的解读》,《原大史学》第二辑,第120—127页
38.《闽台区域文化特征概论》,《炎黄文化研究》第五辑,第80—90页,郑州市,大象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
39.《福建南安发现的清末天地会文件述略》,台湾《东吴历史学报》第17期,第71页—83页,2007年6月出版
40.《从新发现的〈郑氏族谱〉看明末郑芝龙家族的海上活动及其与广东澳门的关系》,《明史研究》第十辑,第240—246页,2007年8月
41.《略论台湾杨氏族商的经营方式》,《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4期,第90—99页
42.《跨越时空论封建》,《历史教学》2007年第6期,第13——20页
43.《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第70—72页
44.《从东洋文库所藏闽省督抚将军奏稿看王得禄事迹》,《台湾人文研究丛书》第6辑,《嘉义研究——王德禄专辑》第1—22页2008年1月出版
45.《清代泉州晋江沿海商人的乡族特征》,《清史研究》2008年第1期
46.《傅衣凌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7—12页
47.《明代后期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思考》,《新华文摘》2008年第8期,第64—67页
48.《台湾文献辑述》,《台湾人文研究丛书》第4辑,《地方史研究集》第311—340页,2008年1月出版
49.《傅衣凌在区域社会经济史学上的开创性贡献》,《台湾人文研究丛书》第4辑,《地方史研究集》第363—379页,2008年1月出版
50.《〈傅衣凌著作集〉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史学集刊》2008年第4期,第125—127页
51.《〈傅衣凌著作集〉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光明日报》2008年8月10日史学版
52.《清代闽台商人间经济纠纷的案例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3期,第19—28页
53.《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008年第6期,第24—30页
54.《〈新安盎状〉中所见明代后期徽州的条鞭法相关史料》,《徼学》第五卷,第1—10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55.《探寻傅衣凌先生开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之路》,《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1期,第174—176页
56.《福建民间族谱中所见南明史料辑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211—215页
57.《中国商人历史研究中的制度与文化:一个新的路径》,《学术月刊l》2009年第4期,第119—125页
58. 《追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治史路径》,《学术月刊》2009年第4期,第149—154页
59.《明清族商研究的倡言与思考》,《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第21-27页
60.《清道光二十九年财政岁入岁出数字厘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第81—88页
61.《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116—120页
62.Merchant Lineage in Coastal jinjiang,Quanzhou Prefectur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ume5,Number3,P425—452,2010.9.
63. 《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新华文摘》2010年第18期,第64—66页
64.《从文化传播史的角度看明代的历史地位》,《古代文明》2011年第3期,第71—75页
65.《历史学理论探索与命题话语权的建构》,《文史哲》2011年第4期,第92—97页
66.《林则徐研究的重新思考》,《东南学术》2011年第5期,第213—218页
67.《闽台畲族族谱搜集整理札记》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11年12中(总第350期)第26—28页
68.《从历史向文化演进》,《河北学刊》2012年第1期,第47—50页
69.《回归学术主体性:东南民族研究的三个省思》,《思想战线》2012年第1期,第91—94页
70.《傅衣凌与徽学研究》,《徽学》第七卷,第1—9页,黄山书社,2012年3月出版
71.《明清港口变迁史的重新解读》,《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第2期,第66—76页
72.《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逆向思考》,《厦门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24—29页
73.《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北京日报》2012年9月11日
74.《从世界文化史的视野思考海洋文化的历史意义》台湾《海洋文化学刊》半年刊第十一期,第1—8页2012年11月
75.《跨越地域与历史的界限来重新审视黄河文明的文化意义》,《安徽史学》2013年第1期,第11—16页
76.《闽南文化研究的多元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一期,第8—12页
77.《从王开泰案看清末学官的陋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年第3期,第84—87页
78.《台湾史研究的两岸互动与学术坚持》,《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第17—19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79.《清郑力量的逆转与康熙统一台湾》,《台湾历史研究》第一辑第57—7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80.《2012年清史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13年第4期
81.《历史与文化的歧义与超越》,《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第4—6页
82.《从王翠翘传奇看明末清初人对于徽商“海寇”的另类解读》,《安徽史学》2014年第1期,第110—117页
83.《闽南文化的历史构成及其基本特质》,《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第27—43页
84.《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厦门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第68—74页
85.《闽南文化的历史构成及其基本特质》,《新华文摘》2014年第15期,第112—115页
86.《从易氏家族文书看明代福建的“投献”与族产纠纷》,《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3期,第189—200页
87.《闽台地区回族、畲族的妈祖信仰》,《莆田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第1—8页
88.《万正色<师中纪绩>与康熙统一台湾史事补遗》,《闽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第19—28页
89.《从徽州文书看清末钱粮的私派陋规》,《安徽史学》2015年第1期,第115—118页
90.《<闽颂汇编>与姚启圣生前身后事》,《东南学术》2015年第1期,第229—238页
91.《契约文书所反映台湾民番土地交易的四个特点》,《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年第1期,第6—15页
92.《隆武帝及其再评价问题》,《故宫学刊》2015年第14期,第31—39页
93.《闽台儒学史导论》,《闽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25—43页
94.《福建儒学文化精神的超时空审视》,《厦门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第47—54页
95.《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福建论坛》2015年第9期,第79—83页
96.《<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与明末清初闽台史事》,《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97.《福建客家的从商性格与连城海丝之路》,《历史教学》2016年第2期
98.《包容与创新是学术的永恒生命力》,《史学月刊》2016年第3期
99.《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创新与回归传统》,《史学月刊》2016年第4期
100.《试论朱熹的为官亲民之道》,《闽学研究》2016年第1期,第1—16页,福建师范大学主办
101.《朱熹的社仓设计及其流变》,《中国经济史研究》2016年第6期,第18—31页
102.《一部兼具史料与工具书价值的明代财政史研究巨著》,《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5期,第82—86页
103.《关于“海丝”研究的若干问题》,《文史哲》2016年第6期,第92—98页
104.《泉港头北妈祖信仰与台北启天宫的田野调查》,《妈祖文化研究》,2017年第2期
105.《传统与创新——<新篆王氏族谱二分谱>评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4期
106.《从闽台粤客家庄氏族谱看家族的门楣标榜》,《闽台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
107.《泉港民间传统文化“头北”戏的调查探讨》,《闽南》,2017年第6期
108.《从<闽谳>看明代后期府县行政司法败坏之二端》,《明史研究》第十五辑2017年4月
109.《皇帝与西瓜:清代台湾进贡西瓜浅析》,《明清论丛》第十七辑2017年12月
110.《早期台湾史与中国大陆关系的重新审视》,《东南学术》,2018年第1期
111.《明代“番舶”征税考实》,《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112.《刘基家事探微》,《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113.《再现生活的光泽——序陈华发报告文学集<生活就是这样>》,《泉州文学》,2018年4月
114.《中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民间文献使用问题反思》,《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115.《清代财政史研究的新解释——评倪玉平<清代财政史四种>》,《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8年第2期
116.《明代嘉万年间闽粤士大夫的寨堡防倭防盗倡议》,《史学集刊》,2018年6期
117.《元代天妃文献史料辑录》,《妈祖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118.《闽南家族的特殊形态——惠安骆氏家族主仆的共祖合祀》,《闰台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
119.《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模式的历史反思》,《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1期
120.《明代市舶司与提督市舶太监》,《东南学术》2019年第2期
121.《阳明学成立与发展的朱子理学思想渊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122.《朱子学研究的现状分析》,《安徽史学》 2020年第1期
123.《中国纸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错误分析》,《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年第3期
124.《闽台家族文化炫耀的当代变异——以泉州黄氏家族为例》,《闽台缘》2021年第1期
125.《清代政治体制与东南少数民族》[J].清史研究,2021(04)
126.《中国纸史研究中的史料运用错误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03)
编著:
1.《林惠祥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现代透视儒家文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3.《透视中国东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4.《第九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傅衣凌教授诞辰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5.《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黄山书社,2005年12月出版
6.《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007年出版10册
7.《台海研究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007年出版10册
8.《台海历史文化研究丛书》,黄山书社,2007年出版6册
9.《闽南文化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2008年出版14册
10.《福建民间文书》(六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11.《货殖——商业与市场研究》,黄山书社,2008年8月出版
12.《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5本
13.《闽南文化百科全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14.《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15.《展望未来的朱子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16.《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畲族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17.《闽台文化的多元诠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18.《福建历史文化简明读本》,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19.《闽台文化的多元诠释(二)(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6月
20.《闽台文化的多元诠释(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3月
21.《朱熹陈淳研究》(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4月
22.《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名誉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8月
23.《台海文献汇刊》60册(名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8月
24.《闽台文化的多元诠释(四)(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7月
25.《闽南文化论坛》(陈庆宗、陈支平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
26.《朱熹陈淳研究》(第二辑,陈支平、叶明义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27.《清宫林则徐档案汇编》(11—20册,总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12月
28.《客家珍稀谱牒文献丛刊》100册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
论文:
1.《崇安县董柏村的婚姻形态》,《台湾与福建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6年
2.《沈葆桢与苏花古道的史料辑述》,《宜兰研究》,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1997年
3.《安海港与郑芝龙集团》,《郑成功与安海》,香港闽南人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4.《前大猷镇守南赣史料辑述》,《俞大猷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
5.《闽北建瓯厚山村的三圣公王庙会》,《华南农村社会文化研究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8年3月
6.《福建汉人民系的相互交融》,《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
7.《明清时期福建人口的三向流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庆祝韩国磐先生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
8.《明清时期外省人口向福建的迁移》,《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9.《施琅与万正色》,《施琅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0.《推展客家民系与其他民系的比较研究》徐正光主编:《第四届国际客家学研讨会论文集.历史与社会经济》,台湾中央研究院2000年12月
11.《清末民初台北芦洲民间医书试析》,《台湾研究集刊》2001年第2期,21—29页
12.《清初沿袭明末加派补论》,《薪火集:传统与近代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全汉升教授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台北稻乡出版社2001年6月,第525—544页
13.《流动的移民社会与松散的宗族组织——崇安农村社会的一个调查》,《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现代化》第460—478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4.《永宁城隍庙漫考》,《永宁古卫城文化研究》第130-13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15.《福建各地博物馆等收藏契约文书举隅与分析》,《林惠祥教授诞辰10O周年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第141-152页
16.《明清国家体制异论》,《中国的历史世界——统合的制度和多元的发展》第1回中国史学国际会议研究报告集,东京都立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28日初版,第301——315页
17.《闽南人的家族迁移与人文性格》文载陈世兴主编:《泉州学研究》第215—236页,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18.《施琅研究的重新思考》施伟青主编:《施琅研究》第1—10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6月出版
19.《安溪文庙与明清科举》载《安溪文庙千年纪念论文集》,第295-302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20.《清初福建大当之役考略》载朱诚如主编:《清史论集》第55—63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21.《汉人南来与闽北的开发》载《武夷文化研究》第37—58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22.《郑成功海商集团兴衰的历史反思》载杨国桢主编:《长共海天论延平》第125—13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又泉州市政协编:《郑成功与台湾》第83—95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23.《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政治与道德情结》载《潮声——厦门大学人文讲演集体》,第266-277页,黄山书社,2003年12月出版
24.《明清地主制研究的新趋势》同上书,第278-291页
25.《施琅研究的重新思考》载蔡耀明等主编:《学术泉州》第330-33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26.《清代范氏家族迁移台湾的历史考察》江柏炜主编:《闰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77—82页金门县立文化中心,2004年3月出版
27.《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杨一凡总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甲编第七卷《历代法制考·清代法制考》第26—3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8.《价值观判断与施琅评价之我见》施伟青主编:《施琅与台湾》第13—,2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29.《〈台湾文献汇刊〉整理出版概述》王明荪主编:《台湾研究国际学术论坛研讨会论文集》第151—160页,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2004年7月出版
30.《闽南文化三论》载《闽南文化研究》第10-16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31.《清代泉州福全所的众姓合族》载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明清史论丛—孙文良教授诞辰七十周年纪念文集》第183—190页,辽宁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书号:ISBN7—5610—4736—3
32.《〈台湾文献汇刊〉的文化传播功能》许清茂:《海峡两岸播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第317—321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33.《闽台族谱修篓的文化传播与互动关系》许清茂:《海峡两岸播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第322—326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
34.《从族谱资料看客家人向闽南漳州的迁移历史》载《华南客家族群追寻与文化印象》第130—145页,黄山书社,2005年12月出版
35.《从客家族谱所见的两个史实问题》同上书,第417—423页
36.《简论〈厦门市志〉的三个优点》,《厦门市志评论文集》68—79页,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37.《清末闽南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载《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第279—292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38.清代福建向台北移民的历史考察——以同安兑山李氏家族为例载《航向世界的台北——探寻华人的海洋文化论文集》,第139—148页,台北市文献委员会,2006年10月出版
39.《清代泉州黄氏郊商的乡绅关系》载方行主编《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吴承明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40.《客观与现实的背离——郑和下西洋的从旧思考》载田澍等主编:《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565—571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41.《闽南区域文化特征导论》载浙江省社科联编:《区域文化研究》第61—7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42.《从〈桐乡案牍〉看清末福建地方官员的求卸之风》邢永福主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第890—90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43.《明清以来泉州晋江城隍庙的乡族变迁漫考》林纬毅主编:《城隍信仰》第121—128页,新加颇韭菜芭城隍庙,2008年12月正式出版(ISBN:978-981-1901-9)
44.《我的研究生学习与教学》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编:《我看研究生教育30年——纪念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30年征文选》第169—17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45.《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三大情结》载王学典、陈峰编:《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第350—36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
46.《从族谱资料看清初郑成功政权的抗清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等合编:《第一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第402—41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47.《明末蔡懋得事迹考辨》中国明史学会主编:《明史研究》第十一辑,第344—352页,2010年10月萤山书社.
48.《新发现的明代太监张敏资料释读》,《史学月刊》,2011年第6期,第85—90页
49.《从家族文书看清代蔡氏族商的财产结构与资本组合》,《李诞教授逝世周年纪念文集》第478—491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50、《从民间家族文书看清代海峡两岸的移民模式》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等编:《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文集》第675—681页,中华书局,2011年8月出版
51.《国学研究的展望与思考》王杰主编:《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第113—125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52.《从世界发展史的视野重新认识明代历史》载陈支平、万明主编《明朝在中国史上的地位》第92—104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53.《从文化传播史的角度看明代的历史地位》赵轶峰、万明主编:《世界大变迁视角下的明代中国》第,20—27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54.《中国大陆开展民间契约文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六届台湾古文书与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97—407页,逢甲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55.《从历史向文化的演进——闽台家族溯源与中原意识》,《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九州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第325—331页
56.《清末盐政语洲场公牍汇抄述略》陈益源主编:《,2012年金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23—234页,成功大学人文社科中心出版,2012年12月
57.《从民间资料看清初郑成功政权的抗清活动》郑永常主编:《海洋文化论集》第329—350页,台湾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2012年12月出版
58.《从福建家族文书所见到的明代民间户籍里班买卖》廖伯源主编:《邦计货值——中国经济的结构与变迁》第129—142页,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2,12
59.《重新审视清代与世界史的关系》,《纪念王钟翰先生百年诞辰学术文集》第884—88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60.《福建少数民族回族、畲族的妈祖信仰》,《妈祖信仰文化暨在地人文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7—68页,财团法人北港朝天宫,2013年8月出版
61.《跨越地域与历史的界限来重新审视黄河文明的文化意义》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编:《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5辑,第21—2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62.《历史与文化的歧义》,《第五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第1—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63.《陈淳的神明崇拜观述论》,《载《朱熹陈淳研究》第445—453页,原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64.《闽南文化的国际性特征》陈庆宗、陈支平主编:《闽南文化论坛》第3—9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65.《重提“泉州学”的构建》,《闽台文化的多元诠释(四)》第1—5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66.《林则徐河工经费考略》载林强主编:《林则徐水利思想研究》第8O—92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67.《明清以来金门“被动寇乱”的历史反思》载江柏炜、王秋桂主编《历史岛屿的未来》第23—30页金门国家公园,2015年12月出版
68.《元末浙江新州之战与李文忠》载钱汉东主编:《元末新州大战笔谈》第16—2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12月
69.《略论朱熹社会管理思想在同安、漳州的形成与实践》载陈支平、叶明义主编:《朱熹陈淳研究》第305—316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
70.《连城四堡邹氏家族的妈祖信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形象史学研究》,2015年下半年第185—192页,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71.《从家族文书看闽台地区的农商社会》林文勋主编《中国古代农商富民社会研究》第259—280页,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72.《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林则徐与民族复兴》第153—160页,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73.《包容与创新是学术的永恒生命力》郭常英:《坚守与求新》第29—3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
74.《<惠安王忠孝公全集>与明末清初闽台史事》,《第十六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建文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6月
75.《王阳明与平和县城隍庙》,第十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阳明文化国际论坛论文集(下),2017年8月
76.《明末隆武帝及郑芝龙遗事庶余》,《第十七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