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千年师范。”11月10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眉山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主办,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东坡区人民政府、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四届眉山东坡文化学术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书院高峰论坛在我市举行。
当天,全国近百名苏学和书院文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紧紧围绕“东坡教育思想与书院文化”主题,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苏轼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索书院教化、东坡教育思想与学校教育的互鉴模式和互补途径。
“线上+线下” 文化盛宴精彩绝伦
据悉,此次论坛旨在充分借鉴古代书院文化资源、当代书院建设经验,深入研究苏轼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索书院教化、东坡教育思想与学校教育的互鉴模式和互补途径,进一步丰富、完善东坡文化研究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视频连线收到了国内外嘉宾的致辞,还通过电视、新媒体等多种方式直播,为东坡文化和书院文化爱好者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眉山市歌舞剧院、眉山市东坡小学分别带来了暖场演出《浩然长风》《千里共婵娟》和《我爱苏东坡》。群舞《浩然长风》以苏东坡的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为主题,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中华风骨;群舞《千里共婵娟》借鉴了戏曲小生的褶子功,表演潇洒俊朗,通过举杯问月和遥祝婵娟的情节,表达了东坡淡泊名利、看重人间真情的宽阔胸襟;歌曲《我爱苏东坡》歌词朗朗上口,展示着孩子们对苏东坡的喜爱,让人深切感受到东坡文化在眉山的传承与弘扬。
树立榜样 东坡书院以文化人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头戏”,由中共眉山市委、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共同打造的东坡书院也在活动中正式揭牌。东坡书院位于三苏祠内,是以千古名人苏东坡为文化符号,以“景仰先贤,传承文脉;博古通今,适时创新”为宗旨,以建设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工程精品品牌、西部地区文化高地和精神家园为目标定位,以讲学论道、体验传习、重温古典、奖励优秀等方式,传承包括东坡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
千年以来,东坡先生辉煌的文学成就、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富的人生经历,交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东坡文化,历经岁月流转依旧光彩夺目、浸润人心。沿着东坡足迹,特别是在其贬谪之地,后人纷纷建起东坡书院,敬仰先贤,教化众人。
“我认为现代书院教育应该是人格的养成教育和生命的深度教育。”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崔茂新说。全国明伦书院执行院长、成都明伦书院院长施文忠则认为,书院要在道德涵养与人格培育上作出自己的探索,积极参与当代政治、社会、文化共同体的重建。
“东坡书院树立了苏东坡这样一个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教育教化后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古籍所所长、教授邓洪波说。
“东坡书院要发挥讲学、以文化人的作用。”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舒大刚说,自己在学生时期便到眉山拜谒苏东坡,此后也多次来眉。“希望眉山东坡书院能发挥好讲学教化的作用,传播弘扬好东坡文化。”
论坛探讨 教育思想源远流长
苏轼不仅是享誉千古的文学家、思想家,更是杰出的教育家。史载苏东坡流放海南期间“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不遗余力励教兴学、传播文化、启迪民智,使海南走出了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
“作为一个文化巨人,苏轼虽未直接出任过任何教职,但对于宋代教育科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发表过不少精彩的看法,并在指导后生学子方面留下了不少谆谆教诲,发人深省,切实可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主任周裕锴说。论坛上,周裕锴从人格的培养、教育的模式、求学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科考的取向五个方面,论述了苏轼对于宋代教育科举一些有争议问题的看法,以及指导后生学子的经验之谈。
苏轼常将书斋阅读的经历与旅行中对自然世界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将书中世界与自然世界相互对应、比较,慎思明辨以获得新知,同时也教育子女要将读书与游历相结合,在实践中去获取真知,这也成为苏氏家族一脉相守的教育理念。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文学博士阮怡认为,苏轼的这种知行合一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理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是有重要意义的。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秘书长刘清泉则论述了三苏家庭教育科举入世、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目标,经史子集、诗词文赋、琴棋书画的内容,记诵作文、读书行走、寻找伯乐的形式等。在刘清泉看来,三苏倡导的读书藏书、言传身教、自然发展,对于当今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苏迷的“朝圣会”,此次论坛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东坡教育思想和书院文化”论文征集活动,共征集论文71篇,其中特约论文20篇、社会论文51篇。经评审委员会评选,社会论文入选25篇。
主旨演讲 文化传承浸润人心
活动中,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亦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院长、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同济大学教授刘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单纯,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蔡方鹿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书院文化”“东坡教育思想”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和学术研讨。
今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王亦旻的演讲讲述了故宫举办苏轼主题书画展情况,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等,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阐释“清宫与苏轼作品的渊源”。
“北宋时期书院就有了专门的祭祀空间,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书院学祠,专门祭祀过往的学术宗师和儒学大家,从而形成具有书院特色的祭祀空间。”朱汉民从北宋书院的祭祀制度、南宋前期学祠的发展、南宋后期书院学祠的定型、书院学祠的学统意义四个角度阐述了宋代书院的兴起及其意义。
“苏轼的文学成就、艺术成就以及思想都与自身经历实践密切相关,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当下借鉴利用。”单纯说,“其‘以身载道’所折射的文人政治之得失教训为:少年须立志,教育须公平,权力须开放,人才须尊重。”
刘强表示,苏轼千古独绝的生命觉悟和文化姿态,需要归结于其自幼浸淫、长大确立、终身践行的儒者气节与淑世情怀。
蔡方鹿则具体阐释了魏了翁书院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和价值。“魏了翁创办鹤山书院,为宋代新儒学和巴蜀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理学史、经学史、教育史和巴蜀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蔡方鹿说。
创新传承 东坡文化走向世界
眉山是文化巨匠苏东坡成长成才的摇篮。近年来,眉山着力实施东坡文化“七个一”工程,不断扩大东坡文化影响,已成功举办三届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分别以“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东坡文化与新时代的开放合作”“苏轼书法与绘画”为研究主题,着力推动东坡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东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论坛举办以来,数百名海外学者、数十家海外学术机构参与了东坡文化学术研究,不仅研究东坡文化本身,更从方方面面研究阐释东坡文化对本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东坡精神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法国《世界报》著名记者让·皮埃尔·朗日里耶、美国西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唐凯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衣若芬、日本著名学者田上惠一、韩国汉文汉字教师研修院专任教授裴玉永等多国著名学者在论坛中发表演讲。
传先贤遗风,续历史文脉,在众多文化活动的持续推动下,东坡文化必将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走向世界。
来源:潇湘晨报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069820510560996&wfr=spider&for=pc
声明:转载文章,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