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到11日,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尼山举行。论坛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国际华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郦波接受了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采访。
郦波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优势在于中国的现代化背后有5000年的文明支撑。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是割裂的。当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足够长,就能看到很多问题的本质非常相似,虽然表面形式上可能不一样。比如,应对问题的手段永远是过犹不及的。“过犹不及”就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儒家最早讲中庸,中庸是一种高明的智慧,它是一个“度”的智慧。在今天使用技术、手段的时候,度在哪里?在智慧层面上,其实先贤已经提供了一些人类文明所能想到的至高的智慧。
郦波说,现在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并不只是在做一些学术研究,而是为今天的发展提供解决思路。历史学上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带着这个命题去看的时候,会有全新的视角、视野以及启发。尤其像阳明心学和孔子孟子儒家思想非常深刻,能提供很多的思考和解决办法。
郦波还提到,在全球化背景之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对内践行“两创”,对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越要讲究全球化的时候,越要首先面对的是文化主体性问题。我们不能脱离我们生长的土地,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今天越是碰到发展瓶颈,以及文明十字路口问题的时候,越要在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和解决方案。然后,可以在人类文明共同的平台上交流互鉴,最后得出一个最大公约数。”郦波说。
来源:红星新闻
链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R43K80051492T3.html
声明:转载文章 ,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