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
  1. 当前位置
  2. 专家库
  3. 丁四新教授讲授“良善本心与善恶来源——以孟子‘道性善’为中心”

丁四新教授讲授“良善本心与善恶来源——以孟子‘道性善’为中心”

2025/4/19

4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丁四新在孔学堂以《良善本心与善恶来源——以孟子“道性善”为中心》为主题开启了溪山岳麓·大成心境名家讲坛。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龚晓康担任本次讲座学术主持人。



丁四新教授首先对孟子当时及之前的性论与心性进行了详细的考释。他指出,“性”是宇宙生成论与天命论两大观念的交叉,是天命与生性的贯通,郭店楚简提出的“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展现了在人之性的丰富内涵及其系统。而“心”是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一个关键概念,子思《五行》篇的心论思想通过五行的成德展开,孟子则在继承子思四行说的基础上,对子思的思想作了极大改造,强调心性一体贯通。


紧接着,丁教授围绕“孟子的性善说与良善本心”展开了讨论。他基于孟告关于人性的辩论,提出告子所谓“生之谓性”是自然人性论,主张仁内义外,而孟子则提出了由生性→人性/人之性→仁义内在的逻辑理路。丁教授强调,在孟子那里,性有着生性、人之性和在人之性的区别,人之性是在人禽之辨中提出的,特指人之所以为人者。随后,他从四心、四端、不忍人之心、良知良能、体有贵贱大小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孟子的人性论观点,强调孟子是于人之性上“道性善”。


对于孟子思想中的善恶来源,丁教授区分了生性、人之性、在人之性之善恶,认为生性不落于善恶,人之性纯善无恶,而在人之性则因人本身兼具人性和禽性,故兼具善性和恶性。随后,丁教授对本心、用心之善恶作了澄清,指出在孟子那里,本心是纯善无恶的,才心作为本心的直接呈现也是纯善无恶的,但其所谓用心则有善有恶。孟子除了具有心善的观念外,也存在心恶的观念,恶心的生起乃是源于本心的缺失。丁教授还就孟子论善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指出环境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交互作用、大体与小体的交互作用都是善恶生发的来源。


讲座最后,丁教授就在座听众关于“各正性命”可否解读为“各正生命”、“知”和“性”的关系、《性自命出》和《乐记》《五行》的关系、为什么要慎独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本次讲座听众反响热烈,取得了圆满成功。



来源:孔学堂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tbV4B1EKXb2zs84xPIsDQ

声明:转载文章 ,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