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1. 当前位置
  2. 专家库
  3. 2025年《民藏》编纂工作会暨学术工作坊系列活动举行

2025年《民藏》编纂工作会暨学术工作坊系列活动举行

2025/8/7

8月3日,《民藏》编纂工作会暨学术工作坊系列活动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总结阶段性成果,凝聚专家共识,明确未来方向,为后续编纂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民藏》总编纂郭齐勇、李军;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民藏》编纂领导小组副组长陆伟;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民藏》编纂领导小组副组长戴建伟;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民藏》编纂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大鸣,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孔学堂书局负责人常勇,以及《民藏》编纂委员会委员、出版单位、作者代表、《民藏》编委会办公室、特邀嘉宾等近7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上,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常务副总编辑张发贤介绍了《民本文献集成(初编)》首批拟出版的书稿编辑进展情况,明确表示正全力冲刺2025年内完成20部书稿的出版目标。


武汉大学《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孙劲松教授介绍了2025年度《民本文献集成(初编)》编纂工程课题申报情况。他回顾了《民藏》编纂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果:系列会议成功举办、《工作手册》编纂完成、四批共136部书稿编纂工作有序推进,在学界形成了一定影响。


随后,《民本文献集成(初编)》分部负责人就各分部课题申报书审读情况进行了具体说明。


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民藏》编纂工作、课题申报出版情况,以及2025年申报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


陆伟在上午会议总结讲话中,高度评价《民藏》编纂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肯定了工程取得的良好进展,特别是首批26部基本上已经进入了出版评审和出版流程。陆伟强调,这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耐心与韧劲,武汉大学将持续提供全方位保障与支持。他希望各位专家严把书稿质量关,做出经得起检验的传世精品。


当天下午举办的学术工作坊上,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丁为祥教授介绍了《中国民本通史》编纂提纲,与会专家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还分别就初编各部类书目类别、名称、内容补充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李军强调了《中国民本通史》的重大意义,认为其将填补学术空白,为思想界、学术界做出原创性贡献;将推动古为今用,为当代社会治理和民主建设提供借鉴;将提炼出独特学术标识和话语体系,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供生动案例。李军指出,“民本既是一种思想观念,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哲学思想、政治主张、国家政策、制度设计、行政运作、反馈机制、民众诉求等等方面”,只有对民本的思想内涵、历史发展、社会实践、表现形式、作用影响等情况作全息式、立体化的呈现,才能够反映其真实的历史面貌。李军还从“前后通、左右通、古今通、中西通”四个面向阐述了编撰体例,并对组织编纂队伍、制定编纂计划等事项提出建议。


郭齐勇在总结讲话时指出,做民本或《民藏》研究,应当把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代表人物、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关于民的看法汇集起来,这比强调理论的陈述可能更重要。《民藏》工作会议每年开两次会议,工作抓得很紧,目前来看,总体上编纂情况不错,进度、质量两方面都有兼顾,希望大家抓紧时间,期待2025年成为《民藏》编纂阶段性的年份,成为出版的元年。


据了解,2021年起,武汉大学、贵阳孔学堂联合启动集学术性、实用性和普及性于一体的学术文化工程——《民藏》编纂与研究。《民藏》编纂工程由《民本文献集成(初编)》《民本文献集成(续编)》《中国民本思想精要》《中国民本通史论纲》《中国民本通史》五大板块构成。《民本文献集成》初编及续编约500余部、1亿余字,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对传统民本思想相关文献典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项目,先后入选“十四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增补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来源:孔学堂基金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v4s4m4c7qknb6yxko0boA

声明:转载文章 ,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