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专家库
  1. 当前位置
  2. 专家库
  3. 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举办

2025阳明心学大会在绍兴举办

2025/11/4

稽山苍苍,鉴水泱泱。王阳明与他开创的心学体系,在古城绍兴的山水间沉淀为最深沉的文化印记。绍兴不仅见证了“天泉证道”的思想升华,还留存着伯府第的青砖黛瓦,更承载着“此心光明”的精神密码。


在阳明先生诞辰553周年之际,2025年阳明心学大会如约而至。大会以“阳明心学与文化力量”为主题,这座浸润着心学智慧的古城,在守正创新中让阳明心学穿越500年时光,凝聚成赋能时代的文化力量,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传承理念。


阳明心学大会自2020年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以来,已连续举办6届,成为海内外学术水平最高、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专家最全的阳明心学交流平台。



文脉根植处 心学有源头


文化的传承,是与历史的深情对话。如今的绍兴,每一处心学胜迹都焕发着新时代的光彩,在古今交织中诉说着文化传承的动人故事。


绍兴始终以敬畏之心深耕文化根脉,系统推进阳明心学的基因解码与学术深耕,持续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从国际儒学联合会阳明研修基地落地生根,到连续6年高规格举办阳明心学大会,这座古城通过汇聚全球智慧、共探心学真谛,让“致良知”“知行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精髓在持续研究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学术的生命力在于争鸣与创新。2025阳明心学大会的“稽山论道”以全新姿态将心学研讨推向2.0版。升级后的专题辨析环节,创新采用“名家辨析+权威点评”的模式,让不同学术观点在思想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火花。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平表示:“绍兴作为心学发源地,举办这样的专题辨析具有标杆意义,能为构建中国思想话语体系夯实哲学根基。”


这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聚焦“性即理”与“心即理”、“新民”与“亲民”等核心议题,让朱子学与阳明心学的思想张力充分彰显。


学者们既辨析朱熹“格物致知”对客观知识的探求与王阳明“致良知”对内在德性的坚守,也探讨二者在人格塑造中“外在规范把握”与“内在修养践行”的互补价值,更通过“知行合一”的多维解读,呈现“知与行辩证统一”的深层智慧。同时,对话并未回避历史上的争议与挑战,这种兼容并包的争鸣,让心学研究更具深度与厚度。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何俊指出,“性即理”是“格物致知”的核心基础,“格物致知”是“性即理”的实践方式,人们通过对知识及道理的把握,来确定自我的完满性与规定性,从而达到豁然贯通之境界。


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提出,王阳明认为一定要在良知的引领与规范下来认识万物,在实事上致良知,获取知识应有德性的统领,不可空空求理。


历史遗存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绍兴以匠心规划与近百亿元的资金投入,推动阳明故里等历史资源在保护及活化中实现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


占地40公顷的阳明故里采用“泛博物馆”理念,依照伯府第遗址1∶1还原复建。明德堂内“知行合一”匾额高悬,至善堂通过声音剧场,还原明代讲堂空间。东跨院33.44米长的大型黄杨木雕,以16个关键场景串联起王阳明从洞天悟道到天泉证道的传奇一生,展示其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境界。





“大埠头、石门框、饮酒亭和碧霞池的‘天泉证道’遗址,每一处都是心学的见证。”一位导游向游客介绍。绍兴将散落的历史遗存串连成线,构建起“一步一景皆心学”的文化空间,让游客在行走中体悟心学真谛。


阳明洞天的飞来石旁,《龙瑞宫记》复刻碑让贺知章的墨宝与阳明的哲思在若耶溪畔完成千年对话,“绍兴阳明文化十景”正成为心学爱好者寻迹朝圣之地。


从阳明小学的特色课程到社区的传习学堂,从文创产品的创意研发到研学旅游的蓬勃发展,这份穿越500年的文化力量,正成为滋养城市发展、赋能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文明若比邻 此心连四海

如果说守正是对历史的敬畏,那么拓界便是对时代的回应。绍兴致力于打破地域与国界限制,让阳明心学的文化力量跨越山海、联通世界。



绍兴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制定《王阳明文化传承保护发展概念性规划》等多项规划方案。在既往“阳明行迹地协作平台”基础上,启动了“此心光明”5省联合传习活动,联合浙江、贵州、江西、广西、福建5省权威研究机构开展全国性阳明心学读写传习。从阳明洞天到龙场古驿、从通天岩到稽山书院,心学智慧沿着先生当年的行迹脉络悄然蔓延,区域合作从形式联结迈向实质融合。


分会场活动的设置颇具巧思,实现文化传播与历史场景完美融合。2025年大会分会场整体移至绍兴阳明故里,在至善堂、讲室等实景中开展学术活动。


雕花窗棂下,学者围坐论道,重现阳明先生当年“诗酒酬唱、讲学论道”的雅事;青石板路上,参会者穿梭其间,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心学源流。“置身此处,仿佛能与阳明先生隔空对话,感知他的日常与论辩,更能深切体悟阳明心学穿越时空的思想力量。”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国荣说。


绍兴积极探索阳明文化的国际传播,发布《东亚阳明文化旅游地图》《阳明后学行迹图》,依托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顶级学术机构平台,持续深化阳明心学的国际传播。同时,还加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


2025年阳明心学大会增设了“中日联合王阳明遗迹考察四十年回望”分会场。活动中,全国王阳明遗迹地政府及机构代表介绍各地阳明文化建设成果,还发布了《王阳明遗迹保护与传承(绍兴)倡议书》,呼吁各方共同守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王阳明遗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


从国内5省联动到国际交流,绍兴正让“心即理”“知行合一”的智慧突破时空限制,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精神纽带。


文化融市井 心学润民生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阳明心学的生命力,终究要在实践中绽放。绍兴深谙此道,推动心学智慧融入市井烟火,实现成果转化与“文化双创”的落地生根。


近日,绍兴启动了阳明文化月活动,涵盖新书发布、成果展示、基地揭幕、戏剧展演等内容,《中国心学》第5辑、《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践行》等著作与读者见面,话剧《吾心光明》、情景剧《少年阳明》轮番上演,让阳明文化从会场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大众。


值得关注的是,为破解缺乏落地转化成果的遗憾,绍兴设立了“阳明文化创新基地”。该基地为阳明心学的持续研究、传播与产业转化提供了实体平台,形成“会-展-研-产”联动的可持续文化建设机制。在这里,学者可开展长效课题研究,企业能对接文创开发资源,市民可参与常态化传习活动,让心学文化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创新基地的设立,让阳明心学有了扎根现实的土壤,这是从‘文化展示’到‘文化践行’的关键一步,彰显了绍兴传承文化的长远眼光。”参与基地揭幕的专家说。


漫步绍兴街头巷尾,阳明心学的实践场景无处不在。社区服务中,“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转化为“吾心自有光明月”的温情帮扶,点亮了万家灯火;在绍兴市阳明小学,阳明诗词晨诵、“微德育课”常态化开展,让“致良知”的思想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依托阳明故里打造的研学线路,将洞天修道、南镇观花、稽山论道等景点串联起来,游客在行走中体悟“心外无物”的哲思。以阳明故里景区为例,通过开发沉浸式旅游产品,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有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也在阳明文化的滋养下屡有突破,2025年前三季度,绍兴全市生产总值达641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居全省第2位。


“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不在于故纸堆里的考据,而在于它能为社会治理、文化建设、个人成长提供不竭智慧。”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绍兴通过设立创新基地、开展文化月活动等举措,让心学的文化力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


稽山鉴水间,心学薪火传。在“心”的指引下,绍兴将继续以“为往圣继绝学”的担当,深化文化传播、推动文明互鉴,让这份穿越500年的文化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让“心学圣地”的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愈发鲜亮。



来源:绍兴古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t--jAmmkGeNe2zhmio9Cg

声明:转载文章 ,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