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宾阳堂记》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经典文章之一。文以载道,以物言志。这是中国古人表达自己思想、理想及愿望的方法。王阳明先生也如此。明正德三年(1508)秋,王阳明先生在阳明洞安顿了下来,并开办了“龙冈书院”。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在阳明洞旁边修了两间木架草屋,一间作为饮食起居用,先生给它取名为“何陋轩”,而另一间先生给它取名为“宾阳堂”。将它当厅堂,以作会客之用。此房坐西向东。在先生作完《何陋轩记》,表达了对龙场百姓的感谢、安然处困之心后,自然要将此屋命名。先生从龙冈书院的办学目的、自己肩负的使命处入手,欣然提笔作下《宾阳堂记》。
原文
传之堂东向曰“宾阳”,取《尧典》“寅宾出日”之义,志向也,宾日,义之职而传冒焉,传职宾宾,羲以宾宾之寅而宾日,传以宾日之寅而宾宾也不曰。日乃阳之属,为日、为元、为善、为吉、为亨治,其于人也为君子,其义广矣备矣。内君子而外小人,为泰。曰:“宾自外而内之传,将以宾君子而内之也。传以宾君子,而容有小人焉,则如之何?”曰:“吾知以君子而宾之耳。吾以君子而宾之也,宾其甘为小人乎哉?”为宾日之歌,日出而歌之,宾至而歌之。歌曰:
日出东方,再拜稽首,人曰予狂。匪日之寅,吾其怠荒。东方日出,稽首再拜,人曰予惫。匪日之爱,吾其荒怠。其翳其暳,其日惟霁;其昫其雾,其日惟雨。勿忭其昫,条焉以雾;勿谓终翳,或时其暳。暳其光矣,其光熙熙。与尔偕作,与尔偕宜。条其雾矣,或时以熙;或时以熙,孰知我悲!
注释
寅宾:语出《尚书·尧典》,指恭敬导引。
羲: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也是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和女娲、神农并称三皇。
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翳:遮蔽,障蔽;暳:星光明亮;霁:雨雪停止,天放晴;昫:阳光温暖;忭:喜乐的样子;倏:极快地,忽然;熙:阳光明媚;偕:共同,在一起。
赏析
在《宾阳堂记》中,王阳明先开门见山,讲了宾阳堂的意思,是“寅宾出日”之意,表达自己经过“龙场悟道”,想通过教化改变世道人心之志。他说:日属于“阳”的范畴,而阳不光是日,还有元(即本真、本质、实)、善、吉、亨治(社会和谐安定)、君子等正义正气正能量的东西。有人说:“客人从外来而将这种东西传给他,让君子之道居住在他的内心。如果你传给的是君子之道,但是它却依然甘愿存小人之心,那你将如何”。王阳明说:“我就用君子之道让他接受住到他心中去。君子之道都住入他心中,他还会做小人吗”。一个正义正气正能量的东西都住进了人的心里,一个人就不会有邪恶邪气负能量的东西存在。自然这个人就是我们教育所希望的人了。
在文章的《宾日歌》中,王阳明表达了自己为了成圣成贤,通过教育改变自私嗜利的世俗的心,并为此不懈地努力着。同时希望来的客人中,有这样的人“与尔偕作,与尔偕宜”,即与自己一道完成改变世道人心的使命。虽然有希望,但是这样的人太少了,有谁知道我心中的悲凉呀!
从文中,我们看出,王阳明开办“龙冈书院”,想通过教育改变世道人心,化育天下的雄心壮志,并将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王阳明在以后的年月里,无论顺境逆境,都不忘讲学传道,知行合一、致良知。为这一颗为民为世之心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